Thursday, March 24, 2011

盈富基金納MPF 減收費增回報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2008年第一次為較低收入人士( 月入不超過一萬元) 作出6 ,000元的一次過強積金注資,涉支102億元。獲社會普遍支持; 今年他再度建議注資,並把範圍擴闊,為全港所有強積金戶口持有人每人作出一次過注資6 ,000元,所需金額高達240億元。

香港人口正不斷老化,注資強積金可以加強退休保障,明顯比一次過派錢和退稅更有遠見。可惜曾司長硬要把不派錢和不退稅說成是為了避免刺激通脹,捨本逐末,在欠缺說服力下繼續硬推方案,結果引起很大的民怨,激起民憤,繼而被多個政黨施壓,最後被迫把注資強積金改為向全港所有18歲或以上永久居民每人派發6 ,000元,納稅人更可另外獲得高達6 ,000元的退稅,所需金額亦大幅增加至 405億元,耗掉上年度過半財政盈餘( 上年度財政盈餘為713億元) ,做法極為短視。

我在2007年首次提議以一次過強積金注資代替一次過退稅,說明政府其實可以不多花一分一毫,便能著手處理香港的人口老化問題。注資強積金是一個新意念,但更重要的是強積金的表現。這便帶出了另一個問題: 香港的強積金回報低,收費高。我們又可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只推半自由行 難增市場競爭


如果你信奉市場的話,便立即會想到用競爭來解決這個問題。方法是讓強積金戶口持有人自由選擇強積金服務提供者,希望以競爭的壓力令到服務提供者提高強積金的回報。這便是所謂的強積金自由行和半自由行。強積金自由行是指戶口持有人可以為戶口內的所有資金自由選擇服務提供者,而半自由行把自由選擇服務提供者局限於僱員供款部分。政府本來是想推行強積金自由行,後來屈服於基金界的壓力,把建議改為半自由行。政府將基金界的利益置於市民退休保障之前,被形容為官商勾結實在貼切。

我相信市場有一定的力量,但不相信競爭一定會為所有的強積金戶口持有人帶來一個表現較好的選擇。第一,選擇投資基金其實不易。幾乎所有投資基金都有辦法合法地( 卻不一定合理地) 展示出自己的表現比對手優勝。第二,這些大部分的主動投資基金的表現實際比不上相關的指數,原因是基金的收費高。結論是被動的指數基金表現往往比主動的優勝。

我建議政府可以首先把盈富基金( 追蹤恒生指數的被動基金) 引入強積金,讓所有強積金戶口持有人可以有一個低收費和較高回報的選擇,無論有沒有強積金自由行或半自由行,你可把強積金戶口內的部分或全部資金投資到盈富基金上。政府遲遲不解決強積金低回報,高收費的問題,是這次注資失敗的另一個主因。

倡自願增供款 可配對免稅額


香港強積金制度的另一問題是供款過低,僱員和僱主的每月供款各自為最高1 ,000元。但要強制僱主或僱員增加供款談何容易,政府何不鼓勵僱員自願增加供款?大方地把僱員的自願供款配對為免稅額。這豈不是比派掉盈餘更有價值?但前提仍是政府要先解決低回報,高收費的問題。否則便會被人指摘向基金界輸送利益。

很不幸地,這次強積金注資已被極度政治化。但望政府能從失敗中學習,在將來制定政策時能釐清理念和目標,及徹底解決強積金表現強差人意的問題。

(刊《香港經濟日報 》2011-03-24http://www.hket.com/eti/article/15548052-44f8-480c-a1fa-1c202ce8d8e1-011264&sectionId=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