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8, 2009

刺激經濟報大數 特首應老實

特首曾蔭權在8 月21日為10月份發表的施政報告諮詢傳媒高層,他在諮詢會前表示10月份的施政報告不會再有「派糖」措施刺激經濟。他指出,特區政府已經動用800多億元刺激本港經濟,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5 .2%至5 .3%,是先進地區的兩倍。

以上特首所用的數據,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也用過。財政司司長在今年5 月26日在立法會宣佈「進一步紓緩措施」時指出特區政府「投放的資源……增加至約876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5 .2%。相對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今年3月發表20國集團國家平均數的2 .3%而言,我們整套財政刺激措施的力度,是高於很多其他經濟體系。」( 原文見「進一步紓緩措施」的第9 段。這份文件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預備,可在www.legco.gov.hk/yr08-09/chinese/panels/fa/papers/fa0529cb1-1740-1-c.pdf 下載。)

港府誇大投放資源 報細20國平均數


我曾經追查財政司司長所引用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發覺財政司司長所言,極具誤導性。他不單止把特區政府所投放的資源誇大,還將20國集團國家平均數報小,現在讓我們看看財政司司長怎樣把這些數據扭曲。

根據國際基金組織收集數據的準則,20國集團國家平均數只包括和金融海嘯有關的措施,這裏並不包括已計劃的措施。相信大家還記得雷曼兄弟是在2008年9 月15日申請破產,特區政府在2008年2月和7 月宣佈的措施便是「已計劃」的措施,不應用來和20國集團國家平均數比較。

另外,2008年2月份和7 月份宣佈的措施其實和金融海嘯沒有太大關係。在2008至09年度財政預算案裏,財政司司長對2 月份的措施作出以下的評估: 「對整體經濟會有推動作用,但對2008年經濟的影響不會十分顯著……這些措施的作用屬中長期,不會對經濟產生即時影響……措施不會在短時間內製造大量內部需求,對通脹的刺激作用應屬有限。」

至於2008年7 月份宣佈的措施,特首在該年7 月16日的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是這樣說的: 「今日,我認為是要立即行動的時候了,因為上半年全球油價及食品價格持續急速上升,物價上升……對香港民生和社會和諧也帶來不穩定因素。所以我決定今日提出一些短期紓緩措施,及早減輕基層及中產市民在高通脹下生活的壓力。」很明顯地,這些措施是為紓緩通脹而設,不能和刺激經濟混為一談。

刺激方案只用301億 佔報數3 分1


如果我們撇除2008年2月份和7 月份宣佈的措施,特區政府為這次世紀金融海嘯所投放刺激經濟的資源實為301億元,只佔本地生產總值1 .8%,為特首和財政司司長所說的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財政司司長更把20國集團國家平均數報小。首先,他用的是2009年3 月的舊數據,而不是今年4 月的最新數據。他更撇除20國集團已承諾會投放的資源。

如果我們用最新的數據和把20國集團已承諾的資源算進去,20國集團國家平均數實質為4%,是特區政府的1 .8%兩倍之多。特首和財政司司長卻顛倒黑白,把事實完全扭曲。

不如坦白 證「小政府」有效

其實特首大可以誠實地承認特區政府所投放刺激經濟的資源只有本地生產總值1 .8%, 不及20國集團的一半,但香港的經濟表現卻不比其他經濟體系遜色。這不是證明瞭特區政府的「大市場、小政府」經濟政策原則有效嗎?

如果10月份發表施政報告只著重發展六大優勢產業,而未能趕及提出政改方案,倒不如請特首想想辦法如何能令我們的政府老實一點。


相關文章: 東方日報 政治解碼:曙光之見兩大問題 史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